
1月19日凌晨,华中农大发布消息,初步认定黄某若教授存在学术不端行为,决定停止其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,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。
11名研究生取得了道义上的胜利。他们凭团队的力量,用搞科研的方法,瓮中捉鳖,搬倒了学术造假的导师,将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那句“吾爱无视我更爱真理”,演绎得精彩纷呈,赢得了网友的赞誉,是真正的热血勇士。
但是,教育人却为11名研究生感到惋惜,今后,他们的路更难走了!
从华农的通告中,我看到了一丝隐秘的东西。黄教授是要被处理,这大快人心,但是,11名研究生,怎么似乎也挨处罚?
组建导师组,带出了问题的导师的研究生,一年前西南大学曾经做过。
2023年1月,西南大学的一名女博士研究生,因导师与其发生不正当关系被处,导师完不成当年答应其获得学位的承诺,女生不能按时毕业,怒而再次举报,西南大学就是组建导师组带该女生。当时,教育人就撰文分析,说这是一种对该女生的处罚。
如今,再次出现导师组带11名研究生,教育人很为这11名研究生担心。先说结论,这是学校堂堂正正的阳谋。
为什么?
从表面看,这是学校迫不得已的做法,一下子有11名研究生没有导师,任哪一个导师都没有能力全部接收,学校组建导师组负责指导,这不就是加强管理指导力量吗?
从深层次分析,研究生告倒了导师,有悖中国传统的师徒关系关系伦理,导师们看黄教授笑话时,可以拿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来表扬11名研究生,真正学校要安排导师们自愿带这11名研究生们,谁心理都在打鼓,都不愿意接这烫手的山芋,内心都在害怕,万一这些勇士,在自己身上复制一下黄教授的故事情节怎么办?
于是乎,你推给我,我推给他,互相踢皮球,学校拍板,组建导师组。这下,导师们心知肚明,欣然同意。
每一个导师都有自己的课题和带研究生任务,这是早就定好了的,要考核的,新增加的研究生,只能算作额外任务,导师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自己原来的研究生身上,额外任务,都指望别的导师去做。于是,11名研究生,爷爷不疼姥姥不爱,九龙治水,谁都不管。
这倒没有什么,大不了11名研究生自己去搞。问题在于,扣毕业论文时,导师组每个导师,那是打起12分精神,严上加严。因为,大家都要在毕业论文上签字背书,都不能背锅,这下,这11名研究生日子就难过了。
此其一也,其二,11名研究生的课题,难上加难。
很简单,11名研究生把黄教授告倒了,那么,原来大家在黄教授实验室里得出的数据,涉嫌造假,全部不能用。大家只能从头开始,买猪,养大,做实验,得数据,相当于从研一开始。
总之,11名研究生,由导师组来带,会给11人顺利毕业带来不少麻烦,大概率,多数人要延毕,而且,比其他的正常研究生苦得多累得多。
教育人认为,组建导师组带黄教授11名研究生,不是个好主意,您认为呢?
(图源网络,图文不相关,侵联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