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体育

幼儿血铅超标,最可怕的不是“中毒”,而是“检测正常”

近日,甘肃天水某私立幼儿园幼儿血铅检测异常,引发社会关注,初查是由于园方“违规使用添加剂”导致,但最可怕的是孩子体内的血铅值,本地检测正常,而换个地方检测就大大超标。



有家长爆料,这些孩子在天水检测时被告知“血铅正常”,而换到西安市中心医院检测,却被诊断为“铅中毒”——多数孩子的血铅值在200微克/升至500微克/升之间,而正常参考值应该在100微克/升以下。


极目新闻报道截图

为什么差异如此之大?官方并没有解释说明,有媒体援引一家医院的工作人员称,不同医院的检验仪器不同,检验结果也可能会有一定差异——我能体会得到媒体和工作人员的小心翼翼,但公众的智商没有铅中毒,所以心照不宣。


极目新闻报道截图

——如果仪器误差到这般地步,那么至少一方使用了不合格产品,需要连仪器生产厂商一起查,不知有关部门敢不敢让厂家“背锅”。

细思极恐的是,如果家长相信了本地检测结果,那么孩子将不会得到及时治疗,一系列问题也将会被掩盖,后果不堪设想。

“他们”在害怕什么?无非“担责”二字,但这不是一起简单的食品安全事故,没有人的“逃责”比孩子的生命健康重要。


图源:极目新闻

有家长说违规使用添加剂的食品是定点供应的,可调查却说是幼儿园自己做的,我们为园方勇于担责表示宽慰,也相信园长在很多人眼中,会得“能处”的高度评价。

但无论是检测数据,还是主动担责,如果有造假行为,那就不是普通的撒谎,而是在作伪证,不管是直接责任人还是“幕后指使者”,希望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。

不要小看家长的素质,他们在单位也可能是领导、技术骨干,问题出在哪里、该怎么调查……也许他们比“调查组”更有头绪——无他,因为他们不是“无关的人”,会坚决为自己的孩子讨一个公道。


图源:极目新闻

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,要相信后续调查,一定会有一个公正的结果,但某些常识性遗憾也告诉我们,如果没有“第三方”介入,总有一些公正会被“打折”。

试想一下,你在单位写没写过“自查报告”?是不是总是把“理论学习不系统”“工作方法待改进”这样的问题上报上去,你会把自己“多报销了招待费”上报上去吗?



有位自媒体作者说:“血铅超标最多的宝宝,一定是吃饭最乖的”,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的泪点——那么多乖巧可爱的宝宝,他们也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更不知道那个“检测正常”的判断,其实有多么危险。

指望“自查”能出什么深层次成果,就是“与虎谋皮”般的愚蠢,只有“提级查”或“异地查”,并虚心接受家长监督,才能揭开被人为捂住的盖子,让那些奔波、伤心、担忧的人们,保留一丝信心和期待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黑龙江地方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转发到:
拓展阅读
阿里云服务器
腾讯云秒杀
Copyright 2003-2025 by 黑龙江地方网 hlj.zhxinw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